客观日本

青山周:三十年后,美丽中国、环境强国大有希望

2018年06月14日 经济交流

时隔8年中国总理李克强于2018年5月访问了日本,与日本经济界在诸多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其中一项就是中日两国在环境方面要加强合作。具体中日两国的环境经济该如何合作?记者采访了环境方面的专家,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中国室长青山周博士。

青山周:三十年后,美丽中国、环境强国大有希望

青山周博士部分关于中国环境经济的著作

记者:如何评价日中两国在环境经济方面的携手加强合作?

青山:中国经济在发展,环境问题也突显出来。治理环境需要拿出资金,至今为止,中国在环境治理的成果应该得到正确的评价。中国实施的环境督察,并不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取缔执法不力的官员,打击违法企业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可以说是最初做了相对容易的环境治理工作,接下来要将环境能治理好的话,需要付出比现在更大的努力。

   中国民众的环境意识在提高,也对环境对策充满了期待。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着手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这在以前是没有的。环境污染治理扩展到农村,要治理包括废弃物、大气、水污染等需要莫大的资金和付出极大的努力。首先需要培养人才,另外如何确保预算也非常重要。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不是一天就能办好的事情。需要宏大的愿景,美丽中国这个宣言很重要,希望不要停留在口号,需要提高政府的工作积极性。

记者:如何评价习近平国家主席大力推广绿色GDP?

青山:绿色GDP的概念是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消耗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这样做打击了发展经济部门的积极性。由于负责统计的人与环境相关工作的人员立场不同,经济统计的人希望提高GDP,关心如何实现经济成长,而环境人士做的是不断降低GDP。经济和环境要平衡,经济的总量不增加的话,也没有用于保护环境的资金。所以平衡很重要,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一年两年短期的GDP升降上面,绿色GDP的计算是富有挑战的。日本也在计算绿色GDP,现阶段日本毫无违和感,日本的绿色GDP也不会成为负数。绿色GDP这种想法非常好,但现实非常严峻,这是我的意见。

记者:日本也曾经有过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历史,日本是如何转变成为重视环境的国家?

青山:战后从日本的经济产业的动向来看,1992年巴西的地球峰会是一个大的转折点。20世纪80年代末,在经团联的努力下,日本创立了预防公害事业基金,修改了公害健康受害者补偿制度,大体在1990年前后,大的公害对策案件已经有了结论。在那时大气污染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控制,水污染也基本不会构成大的公害,所以在2005年举办了“爱·地球博”世界博览会,经团联抓住地球峰会这一契机,成功的把一直被认为是污染源的日本企业形象改变为“环境友好型企业”,并在国内外成功的把这一形象打造成了日本企业的“品牌”。可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举措。

记者:治理环境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投入成本,压低利润,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付出这部分成本,企业的环境治理问题该如何对应?

青山:在治理环境,公害对策上面花费财力物力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作为企业要有治理污染的资金,要将环境对策作为成本计入经营范畴。小企业可能在这方面要差一点,日本也有把建筑垃圾倒在富士山脚下。大企业绝对不能这么做,要想企业长期生存下去,肯定要考虑环境对策,这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日本的大企业这种环境对策已经深入人心,环境遭到破坏了,公司员工也会感到悲哀,不想在这样的企业工作。企业在年终决算时,可以自信的说,在环境保护方面下了功夫。我想中国的企业从现在开始会加大环境对策的力度。重视环境的企业会增多。

记者:环境污染问题是否可以归结于价值丧失和职业伦理的欠缺?要有良好的价值观及职业操守又需要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长期投入,环境应该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这一点您如何看待?

青山:1970年代日本流行大企业性恶说,认为大企业导致贪污、公害、物价上涨等问题。这时,制造业企业面向学生和一般市民实行工厂参观等活动。这样,企业被外部人员参观,就要做到基本的整洁。如果参观食品工厂的话,还提供试吃等,只要有眼睛能看到的,公害就难以发生。大家的意识提高后,让社会人士参观工厂,对于工厂来说也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

   中国政府的监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积极向社会宣传自己在环保方面作出的努力。现在参观深圳华为、杭州阿里巴巴的人也很多。日本的企业访问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社会上出现批判企业的风潮,市民关注企业,日本小学的社会科目里面就有参观企业,这是环境社会学的一环。一开始是参观工厂、企业的博物馆,后来延伸到参观企业的实际操作生产车间。

记者:日中两国在环境经济上面可以有怎样的合作?

青山:在将中国环境治理好的愿景下,对企业来说,中国将发生巨大变化。在变化之际就必有商业机遇,包括政府、行政、NGO、企业在内都会有各种交接。日本企业也有商业机遇。中国正在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向外发展,在第三国家,把环境做好的话也是可以相互协助的。比如,把湖水清理干净,需要资金、技术、也需要人力,当地是乐于接受经济协力的。环境经济要产生利益主要是看客户的需求在哪里,客户是地方政府、企业还是市民?比如说发电项目,要想清洁发电,提高效率的话,对方企业肯定是欢迎的。这样,燃料效率提高,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在对外开拓市场方面,中国企业业务增多了,发展了当地经济,日本企业的业务也会增加。中国企业现在的体量很大,比如在环境能源方面的大型企业,购买了很多日本企业所提供的材料。

记者:请您谈谈中国环境经济今后的展望和需要留意的地方?

青山:中国会变成环境强国,要实现这个理想,需要继续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构造要发生变化,好的东西,优秀的人才不管国内国外都要积极采纳,可以说一带一路就是具体体现。中国经济需要继续成长,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虽然出现了钝化现象,但是中国不能满足于人均GDP1万美元的水平,要向先进国家并肩,在此基础上,要将环境问题处理的话,需要更加详尽的对策,参考中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建议。三十年以后,美丽中国,环境强国是大有希望的。

供稿 李海
编辑修改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