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集团意识下的日本式“沉默”与“嘈杂”

日本文化 · 艺术百科 2017年11月08日

有一天早晨上班,电车里和往常一样十分拥挤,也像以往一样寂静,有人看书,有人看报,有人睡觉,但大多数人玩手机。突然,车门附近的人不断涌动,好像有人晕倒了。没有惊叫,也没有惊慌,电车依然行驶,附近的两三个人照顾病人,然后有人按了通话按钮,这才知道车厢通道门旁的那个红按钮是和乘务员通话用的。那人告诉乘务员有人晕倒,旁边人补充了一句车厢号,几分钟后车到站,刚停下来,就跑来两三个工作人员,将病人抬下车,然后马上关门,发车,接着广播中说明延误发车的原因,最后道歉。一连串的配合十分默契,好像事先训练过似的。电车里仍然是沉默,恢复了像死一样的沉寂,没有人议论,也没有人好奇,大部分人仍然玩手机。

PHOTO

东京电车内

东京的电车上下班高峰时虽然人山人海,但是基本上很安静,从前手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上班族一般都看书看报,所以日本出版的“文库本”小说和“新书”类读物尺寸较小,便于携带。看报纸的人会将报纸竖着叠起来翻看,只占用眼前的空间,那种技巧娴熟,简直都可以申请“专利”。当然也有人听收音机。东京人的“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当电车上人比较少时,每个人都尽量找角落坐,和其他人保持心理上的安全距离,尽量不干扰别人,也避免别人打扰自己。如果早上特别拥挤,大部分的人都无法逃避,这时只能闭目养神,在心理上“自我冻结”,尽量避开周围人的视线。所有人沉默的结果就是电车里异常的安静。

手机对于上班族来说,简直就是福星,自从手机普及以后,上班族就不用“自我冻结”了,人人低头玩手机,就不必在乎别人的视线了。当初,电车里也是手机铃声到处乱响,也有人在电车里打电话,但是,电车运营公司在广播里不断呼吁电车里不要使用手机打电话,人们便都使用静音,不久就恢复了宁静。日本的电车公司没有使用罚款的手段禁止使用手机,只是反复告诉乘客手机的信号会影响心脏起搏器,于是就能恢复了以往的秩序。不过,也有例外,一次在电车上居然看到一个年轻人手机外放看卡通片,自我陶醉,其乐融融,全然不在意车厢里所有人的冷漠和蔑视的目光,心理素质强大得令人佩服。

东京虽然是超过1000万人的大都会,地铁日均客运量800万人次以上,但是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或者电梯里,你会体验到寂静与沉默。这种安静的氛围,当你一下飞机进入成田机场就可以感觉到。晚上,无论你走进居民众多的居民区,还是来到新建的高层公寓,你都可以感觉到异常寂静。夏天,这里晚上没有人在外面乘凉,也没有震耳的电视机的噪音,更不会听见有人在家里放声高歌。如果没有万家灯火阑珊的话,有时会错以为来到“鬼城”。就连居民区的狗都很老实,很少听见狂吠。日本人一般有“随大流”的倾向,和周围人保持一致,在电车里和电梯里尽量不高声讲话,在意周围人的视线,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已经形成了习惯。

PHOTO

东京都内某居民区

日本有一个俗语,叫做“沉默是金”,在会议上或者大庭广众面前,日本人愿意选择沉默。有时候,很多日本人一般都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拐弯抹角让对方去领会,甚至希望即使沉默也能“以心传心”,期待对方“心有灵犀一点通”,因此,在日本社会里,察言观色十分重要,这也是日本社会造就温馨服务的基础。

但是,在东京也有例外,当几个人一起乘电车时,有时会旁若无人,高声说笑。如果刚从小酒馆出来,满身酒气的话,那就更不能期待他们沉默。周围人即使觉得很吵,也很少有人出来指责他们,因为这种情况司空见惯,另外是因为谁也不愿意找麻烦,更不愿意和醉汉们吵架。同是一个人,同是在电车里,早上和晚上的行为举止有时判若两人,不同的是身边的伙伴是“自己人”,而电车里的其他人则是“无关紧要”的陌生人,随着场景的变化,这时会选择和“自己人”保持一致,而不去理会其他“无关紧要”的陌生人的感受,这就是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基本,也是一般日本人的行为方式。

文/栾殿武
转载自中日双语杂志 《聴く中国語
编辑修改 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