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东京大学等通过血液检测预测阿尔茨海默病,有望实现早期诊断

2024年06月17日 生物医药

5月23日,东京大学等研究团队发表研究成果称,通过测量和分析血液中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两种蛋白质成分,能够高精度地预测发病。这是首次针对日本人进行的大规模实证研究,其成果将有助于痴呆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是脑内先开始累积β-淀粉样蛋白,然后累积磷酸化Tau217的蛋白质,最终导致神经细胞逐渐损坏和脑部萎缩。特别是β-淀粉样蛋白早在发病前就已经开始累积了。

title

通过血液检测辨别致病物质积累的概念图(供图:东京大学岩坪威教授等人的研究团队,新潟大学池内健教授制作)

去年上市的新药“雷卡内单抗”会在β-淀粉样蛋白固化前阶段与人工抗体相结合,防止神经细胞遭到损坏。该药物的适用对象是已经累积了β-淀粉样蛋白的轻度痴呆症或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使用前需要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脑脊液检查确认β-淀粉样蛋白的累积。然而,能够进行这类检查的医疗机构有限,且检查对老年患者的身体负担也较大。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系研究科的岩坪威教授、新美芳树特任副教授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对474名被诊断为MCI期或无症状的“临床前期”的日本患者进行了血液采样,并将血液中的β-淀粉样蛋白和Tau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指标进行了测定。接着,研究团队将测定结果与临床数据接合,评估了该新检测方法与实际PET结果的匹配程度,也即新检测方法在多大程度上能与PET检测结果一致。

通过指标(数值越接近1就越接近PET的检查结果)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β-淀粉样蛋白的预测值为“0.85”,Tau的预测值为“0.91”,两者均与PET实际图像诊断高度一致。而如果结合两种蛋白质的测定结果,预测精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title

将β-淀粉样蛋白和Tau作为生物标志物进行测定,并解析其数值与PET检测结果的接近程度的图表(供图:东京大学岩坪威教授等研究团队)

岩坪教授的研究团队表示:“通过结合β-淀粉样蛋白和Tau的生物标志物,我们发现能够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超早期阶段高精度预测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累积。”他还指出:“今后,我们希望通过结合简便的临床诊断和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能够有效诊断发病前的临床前期或MCI期,从而实现早期预防和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被认为占痴呆症整体的60%至70%。根据厚生劳动省研究团队5月8日发布的关于痴呆症整体的最新估算数据,预计2025年痴呆症患者将达到471万人,2040年将达到584万人,MCI期患者将达到613万人。

该研究受到了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AMED)的支援,论文于5月23日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阿尔茨海默症研究与治疗》上。

title

2023年1月,岩坪威教授在日本记者俱乐部说明了有关痴呆症新药雷卡内单抗的情况(供图:日本记者俱乐部)

原文:JST Science Portal 编辑部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链接】
东京大学新闻稿 通过血液生物标志物,实现超早期阶段的脑淀粉样PET检测结果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日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