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东工大揭示碳纳米管纱线性能下降的原因,扭转导致向错成核及向错线生长

2024年06月27日 电子电气

东京工业大学雷霄雯副教授、博士生路通,以及藤居俊之教授的研究团队,首次在束状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 Bundle: CNTB)的扭转过程中观察到了向错成核及向错线的生长,提出了向错线可能是影响CNTB机械性能的潜在原因之一。这一发现从新的角度理解了扭转对CNT纱线机械性能的影响,并为制备高性能的CNT纱线提供了理论指导。

title

研究概要图(供图:东京工业大学雷霄雯副教授,原图出自刊载于学术杂志《Carbon》的英文论文)

CNT自被发现以来,其优异的机械性能一直备受关注。CNT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模量,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然而,单根CNT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限制,特别是在大规模和宏观结构的应用方面。为此,通过加捻将单根CNT组装成更大尺寸的CNT纱线成为一种常见的方法。然而,尽管CNT纱线整体上保持了一定的机械性能,其性能却远不及单根CNT。这种性能的下降限制了CNT纱线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关CNT纱线机械性能下降的机理研究尚少,在已有的研究表明,柱状丝束在加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局部结构变化从而引入向错,但具体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

为了探究CNT成纱性能下降的原因,东京工业大学雷霄雯副教授、博士生路通,以及藤居俊之教授的研究团队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结合Delaunay三角剖分方法,从原子层面剖析了扭转过程中CNTB的每一横截面的局部结构变化。首先,为了分析CNTB内部结构在横截面上的变化,将CNTB全原子模型(图1(a))粗粒化成一条线(如图1(b)),每个横截面(xy平面)上每个CNT看作一个点(图1(c)),扭转后的CNTB模型如图1(d)所示。

title

图1. (a)初始状态的CNTB全原子模型;(b)粗粒化后初始状态的CNTB模型;(c)粗粒化后的CNTB的横截面;(d)粗粒化后且扭转后的CNTB模型;(e)Delaunay三角剖分后的CNTB横截面。(供图:东京工业大学雷霄雯副教授,原图出自东京工业大学的新闻发布)

由图中可以看到,这两种CNTB在初始弛豫状态下呈现均匀六边形结构,并且均随着扭转过程发生了坍缩,产生局部结构变化,从而导致向错的出现。为了清楚展示每个CNT周围发生的局部变化,研究团队用Delaunay三角剖分法划分出每个CNT的最近邻,图1(e)上下分别为2层CNTB和7层CNTB的结构。

title

图2. (a)初始状态的CNTB;(b)第一次出现向错线的CNTB;(c)向错线逐渐生长的CNTB;(d)扭转过程中向错线的长度和扭矩与扭转角的关系;(e)CNTB杨氏模量与扭转角的关系;(f)向错线的长度与杨氏模量呈反比。(供图:东京工业大学雷霄雯副教授,原图出自东京工业大学的新闻发布)

之后,研究人员整合每一个横截面中的向错,并展示在3维模型中,如图2(a)到(c)所示,可以看到,向错连接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被定义为CNTB中的向错线。随着扭转角的增大,向错线的长度逐渐增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随着向错线长度的增加,CNTB的杨氏模量下降,这表明扭转过程中产生的向错线对CNTB的拉伸性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这一发现揭示了CNT纱线强度下降的机制。通过探究向错线在CNTB中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加深了对CNT纱线在扭转过程中产生的微观结构变化的认识,也为未来改进CNT纱线的制造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文 曹晖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论文信息】
杂志:Carbon
论文:Nucleation of disclinations in carbon nanotube bundle structures under twisting loads
DOI:doi.org/10.1016/j.carbon.2024.119287
作者:Tong Lu、Xiao-Wen Lei、Toshiyuki Fujii

东京工业大学新闻发布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バンドル構造体のねじり変形による回位生成を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