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如何保护孩子在学校不受“欺凌”(上)

2013年03月25日 中小学教育

不久前,日本媒体关注的大阪樱宫高中体育教师对学生体罚,导致一学生自杀,最后由前日本女排总教练柳本晶一出任该校体育顾问,事态正在逐渐恢复平静。

据了解,该高中体育教师的做法已经超出了指导的范畴,实为“欺凌”。其实,除了老师的暴力,因学生之间的“欺凌”,使很多日本学校学生,包括高中、初中,甚至小学的学生辍学宅在家里,自杀者也屡见不鲜。

每每看到惨剧的的发生,总要引人深思,人为什么欺负人?各个案例具体情况不一,情形各异,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最基本的原因也许就是人生来就有欺软怕硬,弱肉强食的无奈本性。加上学校这个闭塞的环境,在日本通常学生还要加入某些课外活动,尤其棒球、柔道等体育相关的课外组织里,上下等级严厉,不仅要锻炼强健的身体,还要锻炼吃苦精神,有时教练动手往往被解释是为了锻炼孩子的一环,而具有监督责任的校方则为了体育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往往会对这些欠妥的指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旦在这个环境陷入受欺负的窘境,问题往往拖到严重的后果发生之前很难被发现。

这可谓是日本学校的一个弊端。还有一个教育管理的体制问题。往往令当事人发指的是,出事的学校或者教育委员会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隐瞒事实,口口声声说校内不存在“欺凌”。或许因为不想触及这些棘手的问题,本能的选择逃避。很多人发出呼声指出这种不能正视现实的学校和教委,如何能真正的为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呢。

但是,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是如此,伴随应遏制校内暴力的社会意识的高涨,各种对应“欺凌”的措施也开始按部就班的实施。老师不能打学生!甚至不能大声训斥也就基本成了教育现场的常识。但是这些措施带来的副作用就是让老师失去了威严,有些学生还会利用这点对老师挑衅,“我闹怎么了,你不敢打我,禁止校内暴力!”人有时就是这么可悲可气的物种!

不过比起容易曝光的校内暴力,更多受欺负的孩子面对的是那些不动手,不大骂,合伙孤立一个人的这种暗箱操作的“欺凌”,这种别人眼里看不见的欺凌更加卑鄙和毒辣,更能摧残幼小的心灵。

教育孩子成长的学校,有时也像一个关闭的笼子

图文/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