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JST北京事务所参展中国深圳科学生活博览会

2012年02月19日 科技交流

2009年9月24日(星期四)~27日(星期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深圳市政府主办的以“以人为本·科学生活”(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生活)为主题的中国深圳科学生活博览会在深圳市园博园召开。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 产学合作事业本部负责人小原满穗审议役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邀请,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博览会展示了节约资源、节能以及环保的生活方式和与家居相关的国内外新产品和新技术,旨在为大学、研究机构、企业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提供机遇,同时普及和增强市民对科学生活的知识,为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JST北京事务所展出了产学合作事业本部在长期推进产学合作中获取的成果,以及JST培植的科技创新企业研制的防御流感抗体口罩和净化水新技术等,获得了好评。博览会场设置了体验型展区,互动型展区和专利展区,通过展示等,让参观者体验新产品和新技术在生活中如何发挥作用,普及和宣传各种科学技术、产品,促进了新产品和新发明的研究成果的技术转移及产业化。

位于香港对岸的深圳原本是个小渔村。1980年在推进改革开放路线的邓小平的指示下,被指定为深圳经济特区,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内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深圳在中国城市中人均GDP第一个突破1万美元,在中国本土达到了最高水平。出口额已经超越香港,直逼上海。作为经济特区,深圳迅速引进外资,致力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近年来,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为中心,将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务领域作为产业结构的支柱,保持着持续发展。深圳在完善以中国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开发体制的同时,通过引进大学、研究机构和跨国企业,创建研究开发基地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除了传统的四大支柱产业以外,深圳市特别将通信、数字电器产品、软件、能源储备材料、生物化学和医疗器械、化合物半导体这6个领域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并且,大力激励服务、循环经济、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和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深圳在中国是相对富裕的地区,因此与香港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居住在深圳的香港人已增至6万人。民间传言2020年将与香港合并,因此房地产投资再次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

深圳究竟是以怎样的方法取得发展,并持续保持发展的呢?为寻求这个答案,访问了深圳高新科技园区的深港产学研基地以及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虚拟(Virtual) 大学园、深圳市科学技术学会、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等。小原审议役、JST创新企划调整部野口义博调查常务以及JST北京事务所天野年崇副所长等在各到访地,各自对JST的使命及其经验和成果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听取了到访地的成功经验,实现了极有意义的意见交流会。在此将其中几个内容介绍如下。

深圳虚大学园

深圳虚拟大学园作为深圳高新科技园区的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的支柱,是在深圳市政府的指导下,于2000年成立。就如国家建设重在育人这句话一样,集聚世界之智慧的深圳虚拟大学园的工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据深圳虚拟大学园管理业务中心的谢照杰部长(政府官员)的介绍,虚拟大学园始于深圳开发初期,为解决大学和人才不足,深圳市政府通过无偿提供土地和房屋(1栋大厦)等,号召内地的大学来深建校。最著名的清华大学第一个响应号召进驻深圳,通过与深圳企业合作,将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与工业化相结合等,取得了显著成果。仿照这个成功事例,紧接着北京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进驻深圳取得了成功。在这些成功事例影响之下,其后全国众多大学的入驻申请向深圳市政府蜂拥而至。为此,深圳市政府设立了深圳虚拟大学园校区,并修建了宏伟的建筑。对通过入驻审查的大学和企业等,3年免费提供55m2的房间和全套办公用品,并向来自内地的大学和企业的常驻人员支付补贴(支付特区补贴和安排配偶工作、介绍子女的入学•入园等)。通过这些优惠政策,除了中国国内的主要大学以外,包括国外的大学在内,目前共计入驻53所大学,成为重要的附属大学基地。通过入驻的各大学的努力,经过8年发展,已形成产学研合作相辅相成效果下的创新体系,不断取得成果。至今为止,累计培养了约7万名高素质人才。形成了9个产业化基地。扶持了304家企业创业,取得236项技术转移。成立了71所研究开发中心, 97个科技项目正在进行中。专利申请数达到136件。就这样,深圳虚拟大学园发挥着中国的大学科技产业化基地的作用。最近签订入驻协议的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香港市立大学等6所学校,今后将投资4.5亿元,计划建设约13万平方米的产学研合作和产业化基地。该6所学校,计划以中国政府指定的1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与22个大规模、高水平的产业化项目合作,运营产学研合作和产业化基地。政府对获得成功的学校和企业,不求任何报酬。期待的是成功的企业能够创造出税收和就业机会、带动今后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等潜在附加值。谢照杰部长说,希望日本的大学和企业也务必入驻深圳虚拟大学园,为中日两国的进一步交流做出贡献。

深港学研基地

曾数次访问JST的深港产学研基地应用研究部的马昂副部长对基地的成立经过和成果等进行了介绍。位于深圳高新科技园区的深港产学研基地是1998年8月由深圳市政府和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创建的研究基地。建立研究基地的初衷是利用毗邻香港和澳门的地理环境,积极引进香港的高水平技术、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现在的深港产学研基地,旨在培养具有高技术能力的人才,整合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成为结合官、产、学、研、资的深圳和香港地区的高水平产业据点。在深港产学研基地,其重要使命之一是人才培养,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研修以及举办高水平论坛,执行教育计划项目等,已成为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尤其在讲座课程方面,以产学合作和最新经济主题为中心开讲授课。同时,推行尖端产业项目,重点推进生物、光纤通信、集成电路、环保技术和新能源技术。

新科学未来的建

访问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时,受到了周路明主席和深圳市科学馆张永华馆长等人的欢迎。最近,尤其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的科学技术馆作为新的社会教育场所,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政府颁布了许多与2008-2015年《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有关的纲要。这些规划纲要是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和活动的方针,也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例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中规定:①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至少拥有1座大中型科技馆;②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至少拥有1座科技类博物馆;③每年可接待5,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周主席指出,根据这些政策,2008年末拟定了深圳市新科学馆的建设计划,并计划于2010年动工, 2013年建成。总建设规模约20亿元人民币,预计将超过目前在中国堪称最大规模的上海科学馆的17亿元规模。建设地点预定在深圳市的高新区。距离虚拟大学园、深港产学研基地也很近。项目规划相关人员曾多次视察JST的“日本科学未来馆” (东京台场)。张馆长刚与日本科学未来馆的毛利馆长会面。张馆长说,今后希望加深与JST和日本科学未来馆之间的交流,谋求进一步的合作。周主席向小原审议役提出,在建设深圳科学技术馆之际,希望借鉴日本科学未来馆建设的创意构思。

此外,在访问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时,向我们介绍了有关中国产学合作推进的政策、资金的提供方法、科研成果的寻找方法等各种经验和成果。并且,在参观中国最大的通信实业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总部时,听取了华为技术日本株式会社东亚地区程肇副总裁对华为的历史和理念、经营方式、R&D等的状况说明。华为热情致力于售后服务、总公司工厂的管理系统委托给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等情况,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工厂广阔的面积(参观时必需坐车移动),参观线路的完善(参观日程的准确度,常驻英语、日语解说员,大型巴士也能自由移动的周全考虑),华为培训中心的宏伟气派(宛如日本高级酒店的设计,教室设备的完善和舒适,欧美员工在编)等等,令人很难相信这是1988年成立的只有20年历史的企业。

参加中国深圳科学生活博览会以及对各机构的访问,为我们提供了加深了解中国的宝贵机会,学到了很多东西。小原审议役说道,今后希望积极推动进一步的交流和合作。

 

文/米山春子(中国综合研究中心 研究员)